扫一扫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们 ×
大健康展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邮件订阅 ×

EME民族医药展会logo
民族医药展 现场图片

关注|中医药的“国际范儿”越来越浓

时间: 2020-09-17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原题:关注|中医药的“国际范儿”越来越浓

战“疫”伟大历程,中医药功不可没。刚刚落幕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医药也成为大会的焦点。中医药专区参观者络绎不绝。在场专家表示,由于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特色优势,中医药正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是让世界认识中医药、受惠中医药的大好时机。

“引进来”“走出去”开始提速

近年来,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数据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

位于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的特色疗法科,是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的孵化器。其创建的初衷,就是要不断发现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疗法进行孵化培育,最终实现大规模临床应用和普及推广。自2017年京交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为基地联合授牌成立以来,已举办多次面向海内外的培训交流会议,并在传统医学特色疗法科孵化出一些海外中医药项目,成为中医药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据悉,作为集医疗、教学、交流、展示于一体的常设服务平台,基地在孵化国外引入的中医药项目同时,还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的方式,将国内的知名中医专家推荐给海外华侨,加强中医药的全球交流,并为海外人群提供高端中医药的治疗,助力中医药“引进来”“走出去”。

在日前召开的2020华侨华人中医药研修班暨北京名医“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及康复专家研讨会上,该基地负责人郝天智表示,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医在海外传播的桥梁和纽带,每年的服贸会期间,基地都会举办研修班,邀请国内的知名中医专家给海外华侨华人授课,请他们参观国内的知名中医院。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主要通过线上授课完成,目前已经开展多次面向新加坡、美国、日本、匈牙利等地华人华侨的中医药抗疫培训。

聚力打造中医药技术与文化品牌

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攻坚战中,中医药的作用不容小觑。据了解,在临床筛选出的“三方三药”疗效非常显著,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中医药抗疫诊疗方案,对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医药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透露,疫情期间,中国积极与世界共享经验,发布英文版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举办近40场视频专家交流直播活动,与82个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患者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向10余个国家捐赠中医药产品,选派了近50名中医赴28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当地政府抗击疫情,为286个驻外使领馆捐赠清肺排毒汤等有效方药,还建设了全球抗疫中医药服务平台,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远程咨询服务和专业指导。

“随着中医药抗疫效果的显现,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模式,积极拓展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将线下服务转移至线上,开辟了新的宣传与推广途径,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余艳红说,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经济战略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将会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新的重要作用。

“中医只有在全面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发挥自身优势,要加速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依托“一带一路”,打造中医的服务、传承、贸易、创新之路。在打造这条路的过程中,要树立“中主西随”的思想,中医药在国际上要建立中国的标准、中国的规则,使之成为世界的规则。

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名片,也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仅北京市就已经开展多个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如西班牙、拉脱维亚、巴基斯坦。

屠志涛说:“我们希望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借助海外中医药大会的平台,坚持合作共享,坚持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整合世界范围内中医药人力与资源,拓宽中医药国际合作领域,聚力打造中医药技术与文化品牌。”

微信公众号:国际商报
文字/毕若林
编辑/徐若滨
视觉/郭小溪
审核/王瑄


获取更多资讯,请点击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资讯”板块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8011840036;邮箱:499708785@qq.com


2023粤港澳大湾区民族医药产业博览会

活动主题:振兴民族医药 服务湾区发展

2023.6.9-11
广州·广交会展馆

同期举办: 第31届广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

CO-LOCATED EVENT: The 31th China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Health Industry Expo 2023


  • 民族医药特色展区

    藏药、蒙药、傣药、彝药、畬药、维药、壮药、苗药、瑶药、权威民族医药医院、中华医药老字号、民族医药专利产品、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国医大师及全国名医专家工作室、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医药学术流派、民族医药大学等;
  • 中药饮片
    药膳食疗展区

    中药饮片/饮品、民族药材、滋补养生中药材、中药保健品、养生食材、药食同源产品、食疗药膳产品、中药营养保健食品、特医食品、中药配方颗粒等;
  • 特色疗法
    保健产品展区

    针灸、拔罐、刮痧、精油、牵引床、熏蒸、药浴产品、膏贴、美容瘦身护肤产品及疗法、理疗、艾灸及制品、养生馆、艾灸馆、推拿针灸店、慢病调理、产后恢复、辟谷、非物质文化遗产、超声波疗法、低温疗法、压力疗法等诊疗仪及配套设备等;
  • 器械设备展区

    民族医药治疗器械、各种民族医药器具、民族医药理疗器械、民族医药养生器械、民族医药护理器械等;
  • 养生慢病管理展区

    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生活护理、老年居家用品、老年保健养生产品、老年健身产品、心血管、呼吸、糖尿病、高慢病、早期筛查、基因检测等;
  • 智慧健康产品展区

    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健康监测、养生调理、跟踪管理、健康体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健康服务产品、健康识别系统、智能体检系统、经络健康辨识仪、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智能硬件类等。
  • 科研成果转化区

    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自主开发的新技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民族医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及应用、民族医药按摩机器人、民族医药脱发再生技术、民族医药经验传承平台、民族医药医案智能采集系统、民族医药脉诊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