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们 ×
大健康展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邮件订阅 ×

EME民族医药展会logo
民族医药展 现场图片

习近平这五句话,为中医药注入力量

时间: 2020-07-22

内容来源:网易号 人民政协报,作者:曹洪欣,原题:这五句话,为中医药注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主持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次讲话中对于中医药的表述,有五句话,有很深的含义,概括起来是“一个肯定、三个加强、一个强化”。

“一个肯定”就是:“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这句话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疫情发生后,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从全国抽调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约占援鄂医护人员总数的13%,中医药援助队伍规模之大、力量之强,是前所未有的;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针对不同类型新冠肺炎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整体有效率超过了90%。此次疫情能够在3个月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中西医结合功不可没,特别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得到了明显发挥。其中“三药三方”就是挖掘中药宝库,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结果。

第二句话是:“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这句话正是对“守正创新”的诠释。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包括疫病防治的理论体系都蕴藏在古典医籍中,比如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就是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这个过程不是翻开中医典籍找到中药经典名方就可以了,需要对古籍做出系统梳理,而且要有一批科研支撑平台,还要有适应中药特点的新药审评审批机制,这样才能研发出新药和新的方剂,进而推动中药产业发展。

第三句话是:“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这个提法很重要,特别是后半句,是在新冠肺炎防治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疾病治疗,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健康中国战略,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得到重视,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康复体系建设也在逐步加强。但是很多人囿于一种观念:谈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就是“喝中药调一调”。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看到中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它独有的优势,不但可以防,还可以有效地治,并且在应急救治方面同样效果明显。另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个要求,表明我国部分中医院,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备,在应急和救治能力建设上存在短板,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做到突发疾病来了,我们能治;重病来了,我们能救。

第四句话是:“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中医药疫病防治人才短缺是一大短板。疫情暴发后,72岁的张伯礼院士奋战在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传染病,急需高水平的中医疫病防治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从中医的人才培养规律来讲,首先要重视人文与医学相结合;其次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面对疫情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尽快完善中西医优势互补,中西药并用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要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公共卫生领域中医药防治疫病能力。

最后一句话:“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我查阅过相关资料,从西汉至清末,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大大小小的疫情多达555次,每一次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仗打得最漂亮。最重要的原因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让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疫情防控,这说明组织领导非常关键。但不得不承认,在抗击疫情中,全面发挥中医药作用尚存在不足,如体制机制薄弱、管理层面空缺等。所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法律法规落实,从组织领导层层推进,对于提高中医药的应急和救治能力,保证中医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弹,表明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构建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疫病防治结合的体系迫在眉睫。也正是基于此,进一步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主持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意义十分重大。致力学懂、贵在落实、重在实效,这样才能进一步改进工作,促进中医药更好更快发展。


获取更多资讯,请点击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资讯”板块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8011840036;邮箱:499708785@qq.com


2023粤港澳大湾区民族医药产业博览会

活动主题:振兴民族医药 服务湾区发展

2023.6.9-11
广州·广交会展馆

同期举办: 第31届广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

CO-LOCATED EVENT: The 31th China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Health Industry Expo 2023


  • 民族医药特色展区

    藏药、蒙药、傣药、彝药、畬药、维药、壮药、苗药、瑶药、权威民族医药医院、中华医药老字号、民族医药专利产品、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国医大师及全国名医专家工作室、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医药学术流派、民族医药大学等;
  • 中药饮片
    药膳食疗展区

    中药饮片/饮品、民族药材、滋补养生中药材、中药保健品、养生食材、药食同源产品、食疗药膳产品、中药营养保健食品、特医食品、中药配方颗粒等;
  • 特色疗法
    保健产品展区

    针灸、拔罐、刮痧、精油、牵引床、熏蒸、药浴产品、膏贴、美容瘦身护肤产品及疗法、理疗、艾灸及制品、养生馆、艾灸馆、推拿针灸店、慢病调理、产后恢复、辟谷、非物质文化遗产、超声波疗法、低温疗法、压力疗法等诊疗仪及配套设备等;
  • 器械设备展区

    民族医药治疗器械、各种民族医药器具、民族医药理疗器械、民族医药养生器械、民族医药护理器械等;
  • 养生慢病管理展区

    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生活护理、老年居家用品、老年保健养生产品、老年健身产品、心血管、呼吸、糖尿病、高慢病、早期筛查、基因检测等;
  • 智慧健康产品展区

    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健康监测、养生调理、跟踪管理、健康体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健康服务产品、健康识别系统、智能体检系统、经络健康辨识仪、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智能硬件类等。
  • 科研成果转化区

    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自主开发的新技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民族医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及应用、民族医药按摩机器人、民族医药脱发再生技术、民族医药经验传承平台、民族医药医案智能采集系统、民族医药脉诊仪等。

参展请联系

联 系 人: 汪小姐
电   话: 020-8852 1856
邮   箱: info@ihe-china.com

联 系 人: 周小姐
电   话: 18028048079

联 系 人: 陈小姐
电   话: 18926155868

联 系 人: 周小姐
电   话: 13802437628

参观请联系

联 系 人: 周小姐
电   话: 020-8758 3463
手   机: 18028016319
邮   箱: visitors@ihe-china.com

媒体合作请联系

联 系 人: 梁先生
电   话: 020-8758 1279
邮   箱: marketing@ihe-china.com

人民币收款帐户

名   称: 广州市亿帆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账   号: 7367  7130  4842
开户银行: 中国银行广州国贸大厦支行

预订酒店请联系

联 系 人: 黄小姐
固   话: 020-8362 6659
手   机: 18620621268 (微信同号)

广州市亿帆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电  话: 020-8852 1856
传  真: 020-8852 7871
地  址: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25-27号银燕大厦202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