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们 ×
大健康展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邮件订阅 ×

EME民族医药展会logo
民族医药展 现场图片

半月谈|为中医药松绑

时间: 2020-07-10

半月谈记者 董小红、帅才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中医药再次大放异彩,以扎实的疗效赢得广泛赞誉。其实,中医药的治疗理论和疗效,大众所了解的仅为冰山一角。大量优秀的中医疗法仍没有得到有效传承和规模推广,究其原因,与中医流派之别、传承方式、医疗标准不无关系。

对话嘉宾

陈云凤(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

程丑夫(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陈新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1衡量中医药的尺子在哪里?

陈云凤:金庸笔下一个武林江湖有十几个门派,中医也不例外。中医的门派之争是现实存在的,因为中医的理论形成源远流长,精髓是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医生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所处不同的地域及不同的气候等,结合自己长期的经验,对疾病的诊治方法必然有所不同。诊疗经验丰富的医家,在长期总结过程中就形成了一定的门派性质。

中医治病不像西医,有一套完整明确的指南或操作流程。中医的特点和长处是辨证施治,各个门派认识不完全一致,采用的中药处方也不尽一致。同病异治,或者异病同治,这是中医治疗的特点之一。对疾病的认识不同,就有不同的看法,外人看起来是门派之争,其实背后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特色的体现。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也是中医药诊治方法丰富多彩且共存的原因。因此,我认为中医有一定的争论,是非常正常的。

“冬病夏治”正当时:医务人员为市民进行艾灸治疗 邢广利/摄

程丑夫:中医药的发展,受到了“标准”的严重制约。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我国衡量中医药的关键标准90%以上是西医标准。现行的中医院三甲标准、中医学生规培标准、中药新药审批标准等,都是西医标准。如我们要研制一个中药新药,要进行药学研究、药效学研究、安全性研究、临床研究,其中药效学研究、安全性研究的衡量标准都是西医的,临床试验标准大部分也是西医标准。

对事物的衡量总不能只用一把尺子,若用西医标准衡量中医,恐怕大部分都不合格,中医是过不了西医标准那一关的。但我们如果用中医标准去衡量西医西药呢?他们看病不辨证,西药既不分寒热温凉,又不管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多种西药并用时又不讲配伍法则,用中医标准去衡量西医西药时,他们也过不了关啊!因此,中医药要有突破性发展,必须解决对中医的衡量标准问题。我认为中药新药研究的标准主要基于两条,一是临床疗效,二是用药安全。一个药物如果临床效果好,用药又安全,那就是很好的药物。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建议中医药相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扭转西医西药标准对中医的捆绑和干预,制定符合中医药学科规律和体系,清理现行的制约中医发展的各项标准。这样我们中医药的春天,就真正来到了。

2中医师徒传承应开阔思路

陈云凤:中医和西医不一样,师带徒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以前,新学徒跟着自己的老师学习,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更多的是模仿和结合自己的特点不断提升。师承的方法就是跟师临证,采用问症状、查色按脉等四诊方法。老师也会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让学生学习经典医书,掌握中医理论。现在思路更开阔一些,会指导学生将中医经典和当前疾病结合起来,查阅文献和当代书籍,更好地把握诊治疾病的中医方法。

在学习老师的经验、传承知识的同时,我们还会针对老师擅长治疗的疾病让学生归纳总结,写典型病案、跟师心得等。到了一定程度,学生也可以参与写书总结老师经验。因此,中医传承有很多方法,跟师父学、疑难病例讨论、文献收集、学习经典、写典型病案和读书心得等都是传承的方式。

中医师带徒让学生跟随老师看病,在看病过程中不断思考揣摩,并总结提升,形成良好的中医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药房根据处方抓药 刘磊/摄

程丑夫:中医传承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医学术思想、学术经验的教与学的问题,传学术之外更要传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仁心仁术、济世救苦、服务苍生的大医精神。所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我亦常谓“岐黄本是仁慈术,修到仁慈术自精”。所以修术先修心,中医传承应抓住“修心”的传承,以身示教,垂范后学。

至于学术传承,除了硬邦邦的学术经验的教与学,更要重视学验俱丰的中医大家的临证思维、灵感和悟性。对导师学术思想、学术经验的反复捉摸寻思,是提高思维、灵感和悟性的重要法门。

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必须有中医参与

陈新宇:随着人口老龄化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在不断增加。今天,我国病毒溯源和病源分析能力虽然大幅增强,但基础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影响我们对疾病规律的把控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这些客观因素,都需要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时统筹考虑。

在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始终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面对各种疫病,中医药的独特治疗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就是中国古代的公共卫生思想。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自早期即全程参与,深度介入,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中医药参与。

内容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获取更多资讯,请点击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资讯”板块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8011840036;邮箱:499708785@qq.com


2023粤港澳大湾区民族医药产业博览会

活动主题:振兴民族医药 服务湾区发展

2023.6.9-11
广州·广交会展馆

同期举办: 第31届广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

CO-LOCATED EVENT: The 31th China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Health Industry Expo 2023


  • 民族医药特色展区

    藏药、蒙药、傣药、彝药、畬药、维药、壮药、苗药、瑶药、权威民族医药医院、中华医药老字号、民族医药专利产品、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国医大师及全国名医专家工作室、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医药学术流派、民族医药大学等;
  • 中药饮片
    药膳食疗展区

    中药饮片/饮品、民族药材、滋补养生中药材、中药保健品、养生食材、药食同源产品、食疗药膳产品、中药营养保健食品、特医食品、中药配方颗粒等;
  • 特色疗法
    保健产品展区

    针灸、拔罐、刮痧、精油、牵引床、熏蒸、药浴产品、膏贴、美容瘦身护肤产品及疗法、理疗、艾灸及制品、养生馆、艾灸馆、推拿针灸店、慢病调理、产后恢复、辟谷、非物质文化遗产、超声波疗法、低温疗法、压力疗法等诊疗仪及配套设备等;
  • 器械设备展区

    民族医药治疗器械、各种民族医药器具、民族医药理疗器械、民族医药养生器械、民族医药护理器械等;
  • 养生慢病管理展区

    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生活护理、老年居家用品、老年保健养生产品、老年健身产品、心血管、呼吸、糖尿病、高慢病、早期筛查、基因检测等;
  • 智慧健康产品展区

    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健康监测、养生调理、跟踪管理、健康体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健康服务产品、健康识别系统、智能体检系统、经络健康辨识仪、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智能硬件类等。
  • 科研成果转化区

    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自主开发的新技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民族医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及应用、民族医药按摩机器人、民族医药脱发再生技术、民族医药经验传承平台、民族医药医案智能采集系统、民族医药脉诊仪等。

参展请联系

联 系 人: 汪小姐
电   话: 020-8852 1856
邮   箱: info@ihe-china.com

联 系 人: 周小姐
电   话: 18028048079

联 系 人: 陈小姐
电   话: 18926155868

联 系 人: 周小姐
电   话: 13802437628

参观请联系

联 系 人: 周小姐
电   话: 020-8758 3463
手   机: 18028016319
邮   箱: visitors@ihe-china.com

媒体合作请联系

联 系 人: 梁先生
电   话: 020-8758 1279
邮   箱: marketing@ihe-china.com

人民币收款帐户

名   称: 广州市亿帆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账   号: 7367  7130  4842
开户银行: 中国银行广州国贸大厦支行

预订酒店请联系

联 系 人: 黄小姐
固   话: 020-8362 6659
手   机: 18620621268 (微信同号)

广州市亿帆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电  话: 020-8852 1856
传  真: 020-8852 7871
地  址: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25-27号银燕大厦202单元